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防范和化解安全风险(教育厅下发资料)
来源:保卫工作部(保卫处、应急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2019-04-28   浏览次数:6237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课讲稿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防范和化解安全风险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教授王亚强

 


提纲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的现实背景

  1. 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

  2. 社会转型期

  3. 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二)国家安全观的演进

  1. 新中国成立初期

  2. 改革开放初期

  3. 江泽民总书记时期

  4. 胡锦涛总书记时期

  5. 西方大国提出的安全观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现实意义及其理论价值

  1.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

  2. 总体安全观的特点

  3. 总体安全观的现实意义

  4. 总体安全观的理论价值

(四)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

总书记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1.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2. 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

  3. 安全与发展的关系

  4. 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的11个主要安全领域

二、总体国家安全形势与外部环境评估

(一)总体国家安全形势

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和海外利益安全

(一)总体国家安全形势

  1. 经济安全有风险但目前可控

  2. 社会安全形势趋于复杂

  3. 军事安全有保障

  4. 信息安全存在危险

  5. 其它领域的安全基本有忧无患

  6. 安全形势和潜在挑战

  7. 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二)国家安全外部环境评估

  1. 美国全球战略与亚太战略

  2. 日本政治右倾化

  3. 周边外交和安全问题

  4. 中国的台湾问题、香港问题

三、我国政治安全形势最具挑战性

(一)政治安全的内涵与外延

(二)中国政治安全的突出问题

  1. 意识形态问题

  2. 国家政权和制度

四、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战略的构建

(一)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战略思维

(二)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点

  1. 党领导下的顶层设计

  2. 要处理好若干重要关系

  3. 要重视国际安全合作

  4. 要加强国家安全的法律基础

  5. 要理性应对西方的意识形态攻势

  6. 要处理好大国关系及周边关系

  7. 要加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建设

(三)大力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大家好!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我们学习的主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4个基本方略的10个方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就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这节国家安全教育课,我们将就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四个问题,一是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在理论上做一个宏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来进一步分析当前总体国家安全形势,即中国总体国家安全形势与外部环境评估。然后重点分析政治安全,即中国的政治安全形势和挑战。然后简单介绍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战略的基础要点。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

第一个问题是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中国国家安全体系。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的现实背景是什么?总体国家安全观同以往的国家安全观相比较,突出特点是什么?是怎样演进来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现实意义、理论价值又何在?特别是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下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体系题中应有之义是哪些。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的现实背景

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的现实背景,从五个方面构成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的现实背景。

1、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当代世界,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日益突出。这三化带来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很难预料,也就是跨国界的安全威胁因素明显增多。如果说在古代甚至在几十年之前,一个国家闭关锁国,强化战备,安全也就有了保障。但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只这样做是不可能的。

和全球化紧密相关的一个现实是人类绝大部分地区告别了饥馑年代,关注政治诉求渴望更多政治权利。一些法律明文规定的权利,以前可能不关注甚至不了解,现在了解后要去践行。这种政治诉求对传统治理方式和安全维护方式提出严峻挑战。只用硬手段已不再管用,必须创新方式,与时俱进地来维护国家安全。

2、社会转型期。除了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背景中国还有两个特有的背景一是“社会转型期”。改革是攻坚克难的过程,也是矛盾多发期,原有的社会矛盾没有解决完新的矛盾又不断滋生。在社会转型期利益重组导致新安全问题衍生。例如城市化拆迁问题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

3、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第二个中国背景是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中国国力的增强,引发了外部世界的不适应。在外国人看来,中国足迹遍布全球,中国崛起强大以后如何对待外部世界?是否向外扩张?是否同现有的大国争夺霸权?此类不确定的因素引发了一些反应。比如南海问题。

以上五个因素为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提供了现实背景。以往的安全观念已难以达到继续维护国家安全的目的。因此必须在对我国已有安全观继承基础上发展才可应对新形势新问题。

(二)国家安全观的演进

简单来说,需要动员军队力量来解决的安全问题就是传统安全,除此之外一般属于非传统安全。如打击恐怖主义,维护金融安全、网络安全等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家安全观是不断地历史演进的。

1、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成立时期面对着帝国主义的封锁、围堵,怎样使这个政权巩固下去、生存下来是首要问题。国家安全主要表现为军事安全国土安全。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非常重视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

2、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开放初期,工作中心任务转移为发展经济,需要有良好的发展环境。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对安全的认识超越了传统军事安全观,尤其强调经济安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也特别强调稳定压倒一切,稳定就是政治安全。但从长时段来讲,还是突出经济安全。

3、江泽民总书记时期。江泽民总书记时期,曾经提出了新安全观,主要是针对国际恐怖主义。提出国际社会需要加强非传统安全方面的合作,国家之间应该增加互信进行合作,包括安全合作。这一时期新安全观突出非传统安全。

4、胡锦涛总书记时期。胡锦涛总书记时期进一步提出过综合安全观,综合性和总体性特征更加凸显,继续强调在发展基础上深化国际安全合作,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安全。

5、西方大国的安全观。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大国也提出安全观,如零和特征的安全观,威慑遏制的安全观,表面是维护和平实际是干涉主义特点的安全观。还有大安全观、系统安全观等等,总之着眼于超越传统安全来思考安全问题。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现实意义及其理论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安全观,是对以往安全观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概念新思想。现在就总体安全观内涵、特点、意义、理论价值方面在此做简单解析。

1、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首先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总体国家安全观概括起来说,就是站在国家全局高度、统筹把握国内国际两个环境因素、兼顾各领域安全形势来审视国家安全而形成的一系列观点、理念和战略方针。

2、总体安全观的特点。总体安全观最鲜明的特点是前缀词“总体”,即“总体性”,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最鲜明的特点。这里的“总体性”其实是个哲学词,在此限于时间不再赘述。总体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国土、资源、信息等国家安全各方面内容和要求的有机统一。正如人体分成很多系统,但这些系统不光是组合,而是有机有活力联系在一起,任何系统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别的系统。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总体性”的另一体现,就是与既有的国家安全观相比,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各领域安全的集合体。每一种安全虽然都有特定内涵和外延,但各种安全彼此又密切相关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总体国家安全观在价值上倡导文明文化的多元包容,合谐共处。在目标上追求相互安全或者说共同安全,强调各国安全紧密相联而非孤立、零和关系,谋求自身安全时也要为他国安全创造条件,不能威胁或损害他国利益。在内容上主张建立综合安全,强调必须整体考虑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以应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的复杂挑战。在手段上支持合作安全,强调通过对话、交流、磋商谈判等途径,平等协商,不针对第三方、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争端。

3、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现实指导意义。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对于我国有效地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这个指导意义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指导我们去更加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的新特点、新趋势。现在国家安全形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丰富、宽广、复杂情况都是空前的。

总体安全观的现实意义另一体现是用来指导制定国家安全战略。我们制定国家安全战略要统筹各领域安全,避免单一化,国外许多国家也常出现这种问题。如果只关注某一领域安全,结果总是发现顾此失彼,总体安全并没有维护好。

4、总体安全观的理论价值。总体安全观的理论价值首先是对我国国家安全理论的创新,并且对国际安全问题贡献了中国方案。从国家安全理论角度讲中外都适用,超越了以往已有的集体安全、综合安全等安全观,内涵更丰富,外延也更宽广,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运用。

总体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候,特别强调从中国实际出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中国的安全道路跟西方大国相比有明显的不同,跟过去的苏联也有明显不同。

(四)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

1、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根据这个思路接着介绍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体系。首要前提是国家利益至上,国家安全体系一定要把国家利益放在至上的地位,不是维护某一个阶级、民族、政党、利益集团的利益,而是维护整个国家的利益,绝不是某一阶级的安全观或民主安全观。

2、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宗旨是人民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宗旨是人民安全,这是由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所决定的。政治安全是根本,这是中国国家安全的最大的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政治安全与中国政治体制有关系。经济安全是基础,经济搞不上去其他安全无从谈起。军事、文化、社会安全等是保障,国际安全是依托是从领域划分。

3、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之所以强调体系,是要统筹各种关系。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等各就其位但又不是互不联系而是相互交织形成有生机有活力的整体。因此要注重统筹好五对关系,即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国土安全与国民安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还有安全与发展的关系,这是更为根本性的一个关系。

4、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是辩证的,没有发展就没有安全基础。过去的苏联就在这方面就过分地强调安全而忽视发展。从另一个角度看,安全又是发展的保障,没有安全作保障,发展难以持续。所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把握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强调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和强兵、国泰和民安是统一的。

安全和发展的最大区别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只要把特色产业优势发挥好GDP总量就有上升。而安全不一样,安全看短板。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板。因此维护国家安全一定要把整个体系中的每个领域总体兼顾不能顾此失彼。

对这一部分做个小结: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在继承已有我国国家安全思想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安全形势的新特点新趋势而提出的新型国家安全观,其最鲜明特点就是“总体性”。为国家安全战略调整提供了指南,同时也是国家安全理论的创新,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

二、当前国家安全国内总体形势与我国外部环境

第二个问题是国家安全国内总体形势与外部环境评估,以进一步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

(一)国家安全国内总体形势

首先对中国总体国家安全形势,应该怎样评估。从前面所划分的话11个安全领域,即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和海外利益安全逐一做些了解。

我国目前是政治安全形势相比而言严峻一些,这个我们在第三部分里还要专门来探讨。

1、国土安全:我国疆域东西跨度约5200公里,南北跨度约5500公里。陆地领土面积960多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陆地边界与14个国家接壤,海上与8个国家相邻或隔海相望。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和平谈判,我国解决了与绝大多数邻国的边界问题,从战略上消除了周边的主要对抗因素,为集中处理剩余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议奠定了基础。我国陆地边境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同时也存在一些复杂敏感因素,中印边界问题长期未能解决。我国周边海上安全形势面临较多挑战,与8个海上邻国都存在海洋争议。南海方向,一些周边国家长期非法侵占我国南沙部分岛礁,不断加强非法岛礁建设相油气等海洋资源开发。特别是域外大国对南海事务介入,不断阻挠我国海上维权维稳。东海方向,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立场顽固,借助日美军事同盟,利用钓鱼岛问题推进所谓政治和军事大国化进程。黄海方向,中韩、中朝之间还存在海洋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划界等问题。 

2、经济安全。经济安全有风险但目前还可控。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上不断面临各种风险挑战,特别是近年来股市、银行呆帐坏账风险可能出现系统性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也对中国有很大冲击但我们都应对过来了。当前的经济安全突出的一个表现是金融风险尤其是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如果防范化解不力,很可能形成连锁反应引发更多重大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中国历史上和当今世界这方面的例子都有。尽管当前经济安全存在风险但目前可控,这个可控就主要在于举国体制优势。2017年以来,中央提出打响三大攻坚战,其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点就是防控金融风险,也就是经济安全问题。今年总书记又强调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也提到金融安全。

3、社会安全。社会安全形势趋于复杂,这和前面讲的社会转型期有关。国内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安全形势越来越复杂。从国际环境来讲,就是前面所提的政治权利诉求问题,中国也存在这个问题。社会安全对国家安全不是带来直接的威胁,例如群体性事件平息后没有直接危及到国家安全。但如果处理不好就会牵动政治安全,威胁到国家的总体安全。西亚北非所谓的“阿拉伯之春”这场政治风暴就是例子。

4、军事安全。我国军事安全有保障,就是因为我们已经有一支听党指挥强大可靠的人民军队,有能力有决心捍卫我们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抵御外敌的入侵。目前还很难看出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威胁。

5、网络安全。互联网时代,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危险,安全问题现实而严峻必须认真对待。其他领域的安全问题都要依赖于信息网络传递信息,间接导致总体国家安全。比如说科技情报、经济情报、军事情报通过网络可以泄密。中国目前的网络安全状态,主要是在于我国网络技术和其他大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6、其它领域的安全。其它领域的安全基本是有忧无患。如国土安全、资源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网络安全和核安全。这些领域的安全 “如无近虑,必有远忧”。总书记讲“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特别是一些领域如果不及时攻坚克难,则在将来肯定会成为严重问题。例如生态安全和文化安全等。

7、安全形势和潜在挑战并存。总的来看,我国当前国家安全形势总体上是积极乐观的,尚不存在迫在眉睫的重大安全风险,换言之发展仍然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如果存在紧迫的国家安全问题,就必须把维护安全作为第一要务,发展就要放到次要的位置上,中国发展就不存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了。因此,党的十九大认为我国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是基于对国家安全形势、总体形势的判断,就是总体形势还是比较好的。

中国安全形势虽然总体是好的,但某些方面却长期存在严峻挑战。中国目前总体国家安全形势积极乐观,是从安全威胁的角度视角来看的。但是安全还取决于维护安全的能力,这是观察评估国家安全形势的一个重要视角。

8、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维护国家安全能力角度看,能力在不断提升有四个表现。首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更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第二是国家综合实力有了长足的进步;第三是制度和举国体制的优势,可以全国一盘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另外是外交战略与策略没有重大失误,跟所有国家的关系都保持在和平相处或动态平衡状态,而不是建国初的“一边倒”或者四面树敌。

因此国家安全形势总体上虽然较好,但还要从居安思危的战略思维出发,要强调统筹好发展与安全这两件大事,强调维护国家安全。如果丧失维护国家安全意识就会出现问题。

(二)当前中国国家安全外部环境

下面再看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外部环境评估。十九大仍然讲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坚持我国外部环境总体上也是比较好的,没有面临重大的战争威胁这样一个判断。这个评估不光是我们自己这样看,国外的许多智库也有同样的研究结论。

我国外部威胁主要还是在战略层面潜在的风险和挑战。有四个方面:

1、美国全球战略与亚太战略的调整。第一个因素是美国全球战略与亚太战略的调整。随着中国崛起,美国在冷战结束以后一直维护超级大国地位,越来越将中国定位为威胁,把中国看成是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而特朗普上台以后,明确说中国就是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所以奥巴马时期就基于这样的判断调整了亚太战略,提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意在增加对中国的牵制力度。

再平衡意思是过去不平衡,中国在亚太的影响力上升得比较快,而“9﹒11”后美国因为忙于反恐战争打击恐怖主义去了,在阿富汗在伊拉克难以自拔放松了在亚太地区力量的投入,影响力下降了不平衡了,所以要把平衡再重新找回。奥巴马的8年,是把整个力量从军事、经济、外交力量都往亚太方面转移。特朗普上台以后,貌似不再提亚太再平衡战略,但从行为来看并没有放弃,仍然是从军事、经济、外交往亚太地区来发力。但已不完全是跟中国军事方面的布局,例如贸易战等多方面的对抗和合作多层次并行。

2、日本政治右倾化。第二个因素是日本政治右倾化。我们说日本的安倍政权是比较右倾的,在历史问题、中日钓鱼岛之争问题上态度比较强硬。安倍长时间执政是强势领导人,能得到国内选民的支持反映了日本政治的一种倾向。政治右倾化就有可能对在中日关系上态度可能会趋于强烈,在钓鱼岛问题上不让步,在历史问题上也会坚持原有的一些错误历史观,必然会给中日关系带来一定的风险,目前的缓和也是相对的。

3、周边外交和安全问题。第三个因素是我国周边外交和安全问题。如朝鲜核问题、南海问题、中印关系。周边问题中热点问题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南海的领土争端涉及到几个国家和地区,而且又有大国介入,美国、日本,甚至澳大利亚也都介入,使局势非常复杂。特别是2016年之前几年,一直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16年之后17年以来这个问题平静了一点,但所有的争端仍然存在,美国军舰也不时到南海和台湾海峡来巡航。

另一个周边热点问题是朝鲜核问题。朝核问题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里面涉及很多矛盾。要看清楚一点是美国和朝鲜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是核心问题。朝鲜搞核武器的国家安全原因就是面对着美国以及韩国的威胁,特别是美国的威胁。两国常规军事力量严重不平衡的情况下,朝鲜寻求通过核子武器来实现自保。这样违反了联合国《核不扩散条约》,是公然挑战联合国核不扩散体系。而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责任维护联合国的权威。而且齿唇相依的邻国频频搞核试验,对中国东北地区也会带来不安全因素。因此朝鲜坚持核试验让东北亚整个地区无法有安全感。朝核问题复杂在于涉及多个大国共同利益,有大国博弈在里面。美国总是试图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同时来获取在东北亚的战略利益,实现在朝鲜半岛上的控制权。在半岛统一问题上面,半岛南北双方也有矛盾,韩国试图实现德国模式的统一等于吞并北方,这是北方不可能接受的。所以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异常的困难,但是我们要保持耐心、定力和信心。

中国周边还有中印关系问题。中印关系既重要而又复杂,因为印度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发展速度很快,将来会成为世界级大国。但中印两国存在矛盾也存在共同利益。中印存在地区战略竞争,特别是美国和日本在战略上极力拉拢印度,试图通过拉拢印度来牵制中国,如美国提出所谓的印太战略就有这个意图。但是印度又是金砖集团的成员和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这一方面跟中国又有共同点。在同一个多边机制内也有共同话语、共同立场的利益。因此印度在中国外交战略布局中,既是重要的周边国家同时是发展中大国。中国对印度是非常重视,但是双边关系往前走想进步又难,就是取决于中印关系里面也涉及到各种复杂的矛盾。

4、中国内政,台湾问题、香港问题。第四个因素从国家层面是中国内政,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香港在一国两制下已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部分;而台湾虽然没有实现完全统一,但一直强调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是目前处于一种分治状态。如果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视角看问题,就不一样了。台湾、香港搞的是资本主义,因此从这个角度看香港出现的“港独”声音,以及台湾特别是民进党政权在两岸关系上采取的态度,就会发现台湾香港问题虽然本质不同于国际政治,但因外国势力插手干预也带有国际问题特点。

用底线思维看台独港独问题,最坏的可能是形成美国、日本、台湾联动,进一步分裂中国。目前还没有达到这一步,但有这种倾向趋势一直存在。

总的来看,中国国家安全的外部环境,目前说不存在迫在眉睫的外部安全威胁,但存在着战略层面的隐忧。主要就是前面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日本政治右倾化,以及周边的热点问题,还有台湾问题、香港问题。

对这一部分小结是:国际大趋势和国内中近期发展态势使得国家安全形势呈现出复杂、多变、难控。就目前来看虽然个别领域安全形势相对严峻,但国家总体安全形势较好,不存在紧迫安全危机,维护安全并未超越发展而成为国家首要任务。国家安全外部环境的主要威胁来自美国亚太战略调整、日本政治右倾化以及周边热点问题。

三、政治安全形势最具挑战性

在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安全是根本,因此下面专门再来分析政治安全形势为何最具挑战性。

(一)政治安全的内涵与外延

1、政治安全的内涵。所谓政治安全的内涵就是国家政治局面处于无危险状态。就是国家政权能够正常运行,中央、地方、立法、行政、司法、监察各司其职,党政军民学都各尽职责,属于国泰民安的无危险无动荡状态。

2、政治安全的外延。政治安全外延上要从两个角度看。一个是广义上的政治安全,包括所有威胁国家政治正常运行的因素。如经济领域金融危机,如果因为金融危机导致政权崩溃了,那金融也是政治安全了。但从狭义上看政治安全,把安全分成了多领域,十几个领域各有特定的内涵外延,所以政治安全又应该同其安全领域是不同的。

(二)中国政治安全的突出问题

1、意识形态安全。在政治安全中,一个是意识形态安全。目前面临两方面挑战,一个声音是西化,有人主张讲不要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西方或者搞民主社会主义,放弃现有的道路。还有一种声音是回到计划经济时期苏联模式的僵化思维。为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批驳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思潮。必须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讲话强调指出: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

2、国家制度与政权安全。政治安全中另一方面的问题是国家制度与政权安全,也就是党的领导地位。我国制度党具有领导核心的位置。苏联要搞搞多党制,苏联共产党的执政领导地位就丧失了,领导地位丧失紧接着就带来了国家解体。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0I4年9月5日,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四、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战略的构建

在了解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以及总体安全形势后,再看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战略要点。

在十九大报告里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一)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战略思维

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战略在于如何形成全社会强大合力维护国家安全,要确立战略思维。基本的战略思维内因是根本,从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看,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就是打铁还需自身硬,是着眼于提升自身的能力。当然外因也很重要,所以要不断营造外部环境,减少外部的安全威胁。

(二)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点

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点要首先做好党领导下的顶层设计;要处理好国内外若干重要关系;要重视国际安全合作;要加强国家安全的法律基础;要理性应对西方的意识形态攻势;要处理好大国关系及周边关系;要加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建设。

1、党领导下的顶层设计。中国国家安全战略首先要做好党领导下的顶层设计,党的领导是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最大特色。这一点跟其大国特别是西方大国不一样。十九大以来特别强调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国家安全战略也必须有党的领导。已成立的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机构,主要职能就是党中央直接领导发挥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

2、若干重要关系。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还必须统筹协调处理好若干重要关系。这些关系首先是安全与发展,涉及到国家的各个部门、行业、领域。

处理好内源性安全威胁与外源性安全威胁,也是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的关系。有一些因素是国内产生的内源性,但是也会外溢到国外,如难民。有的是外源性的,如核辐射邻国或朝鲜核问题。

还有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关系,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有时非传统安全没处理好会演化成传统安全。如利比亚本来是内部问题,人民对政府不满引来外国的干涉引发了战争。

3、国际安全合作。还要重视国际安全合作。世界国家之间在安全问题上都存在着冲突和利益并存。如恐怖主义、核扩散、传染病、气侯变化问题。

关于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就是每个国家都既着眼于维护自身安全,同时不能只强调自身安全,还要考虑维护共同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为解决这个困境。重视国际安全合作,要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4、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加强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方面,已在总体安全观的指导下制定修订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和过去仅着眼于传统安全的安全法不一样。涉及到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职责、国家安全制度、安全保障,以及公民、组织的义务和权利等。

5、处理好大国关系及周边关系。处理好大国关系及周边关系,是应对外源性安全威胁的有效手段。广交天下朋友肯定好于四面树敌。

6、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加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包括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能力,也包括危机管理能力。苏联在处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危机时,处理的很失败,导致出现政治危机。我国从更根本的角度就是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能力本身就蕴含着全民安全意识塑造。国家安全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最终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安全。怎样维护人民的安全?要依靠人民走群众路线。如果人民离心离德,只靠政府军队维护安全,可能只维护了军事安全,内部的隐患却更多,例如苏联解体时苏军仍然很强大。全民的安全意识塑造与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紧密相关。

安全能力的物质基础建设。如果硬件设施特别是高技术的武器装备、网络信息系统的硬件设施跟不上,其他领域安全就很难有保障。

最后是国家安全保障体系。体系包括从物质到文化,从全民意识塑造到顶层设计,实际是同一个保障体系之内。

(三)大力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关于提升全民安全意识,在新颁布的《国家安全法》中,专门规定了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每年这天,各级政府都要组织相应的活动进行国家安全教育。

2019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通过各种形式在全民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国家安全法等法律的宣传普及,提升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在全社会营造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和尊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的良好氛围。

提升全民安全意识要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思想、重要指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以来关于国家安全工作的重大部署和要求,充分认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宪法规定的关于公民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义务。突出宣传《国家安全法》、《反恐怖主义法》、《网络安全法》、《反间谍法》、《核安全法》等各种涉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和国家安全知识,增强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维护国家安全的自觉性。

我们还要结合学习宣传《宪法》修正案,认真做好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学习宣传的安排部署,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责任,切实抓好落实。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准确宣传解读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法等内容;要加强正面宣传,大力宣传我国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也要注重以案释法,发挥典型案件的警示作用。要坚持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注重宣传实效。

最后对这部分做小结:构建国家安全战略需要内外兼修,标本兼治,统筹好内因与外因,兼顾好重点与一般。加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是治本之道,其中最关键的是顶层设计能力和协调各领域安全之间关系以及安全与发展之间关系的能力。

中国有个典故叫城门失火祸及池鱼,而英国也有个典故可以说明总体国家安全体系中,每一个局部跟全局的关系。“钉子没了,马掌就脱落;马掌脱落,战马就跛脚;战马跛脚了,指挥官被打死了;骑兵被打败了,陆军也打不了仗,自然就逃跑了!所以敌人攻进城里,对俘虏不肯怜惜,大肆屠杀。最初的原因,是铁匠铺没有钉子了。”因此局部问题连锁式引发全局性的安全危机。

今天我们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讨论了四个问题。分别是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总体国家安全形势与外部环境评估、政治安全形势最具挑战性、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战略的构建等,内容结束。

谢谢大家!